自我介绍一下,这里是阿玉,非正式“学者”,所有知识均源于祖父辈等前人。
所写文章旨在推广和传播新会陈皮相关文化知识。
深秋进补其实就是调理脾胃,在中医里,有脾胃为「后天之本」、「气血生化之源」的说法。
因为我们出生以后,所有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,都要依赖于脾胃供给,即使有先天不足的,也可以通过后天脾胃供给营养来调养补足。
脾主运化,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较好,就说明我们的消化功能是健全的,健全的消化功能可以为我们身体各个部门提供足够的原料运行,使脏腑经络四肢以及肌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,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。
相反,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较弱,就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,出现一系列气血不足之症,如乏力、憔悴等。
而长期气血不足,五脏就会失养,疾病丛生,因而有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之说。
可见脾胃调理不仅是为了满足后天机体生命活动所需,更是为了防病治病。
个进补配方
今天阿玉就为大家细讲一下,深秋如何调理脾胃,以及分享个陈皮养生搭配给大家。
在深秋里的身体,大多是叠加了夏季多雨的“暑湿”和秋季台风多雨后的“秋湿”的一个状态,也就是说,此时,身体里的湿气,是最重的时候。
湿气重就很容易伤到脾,进而让人出现饮食不化、恶心呕吐、腹痛便溏、体弱倦怠等,还会导致痰湿积聚。
要让这些湿气散去,陈皮是最好的选择,中药学记载,陈皮味苦、辛,性温,可燥湿化痰,很多祛湿调治的基础方子用药都有它,通治全部的湿气。
不过,在用陈皮祛湿的过程中,还是要分清楚寒湿和湿热的,只有搭配对了,才能精准养护好身体。
陈皮+姜排寒湿
寒湿表现为经常咳嗽,咳一些清稀的白痰,流一些清鼻涕,还总感觉肚子里面胀胀的,伴有恶心呕吐,而且舌淡,舌苔较少,舌苔白腻,饮食不耐寒,腹部怕冷等,可以用陈皮生姜来暖胃化湿,促进消化。
陈皮、生姜均具有温中理气、化痰祛湿的作用,有利于机体当中寒气以及湿气排出,对于恶寒所引起手脚冰凉和发热也可以改善。有咳嗽或者咳痰,也可以适当的喝一些陈皮生姜水来进行缓解。
陈皮+薏米排湿热
头身困重、舌苔黄腻,口苦口臭就是湿热的表现,可以用陈皮加薏米来祛湿。
陈皮、薏米具有健脾理气、利水祛湿的功效。因为薏米性甘、淡、凉,归脾、胃、肺经,能够健脾利湿,而陈皮辛散苦降性温,芳香醒脾,具有理气健脾、降逆止呕的功效,二者合用,效果更佳。
陈皮+白萝卜调气机
清代名医叶天士说过:脾宜升则健,胃宜降则和,故调理气机升降是调理脾胃病证的常用方法。治脾之法,以升为主;调胃之法,以降为先。
陈皮和白萝卜一起煮水具有顺气化痰、健脾开胃、润肺止咳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二者相结合具有消炎杀菌、缓解便秘、清热解毒的作用,可以很好的促进胃肠道的蠕动,增进食欲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干咳、口干舌燥的症状,可以有效的缓解风热感冒,同时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。
当然,以上养生搭配,一定要选择好的陈皮,才能发挥好它该有的效果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橘皮,以会县为佳,陈三年味津...”也就是说陈皮属广东新会陈皮为佳品,而新会陈化过三年以上的陈皮才是佳品。
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当然了,如果拿不准自己手里的陈皮是否靠谱,也可以拍照发给阿玉,阿玉给大家免费鉴定一下。
最后祝各位读者朋友万事胜意,掂过碌蔗!